邂逅·后土——宝贵的混凝土|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

来源:非常设计师网 阅读:(42101)评论:(0) 收藏:(0)
张宝贵将“艺术与技术”、“ 艺术与实业”、“艺术与人生”几个方面的探索与理念思考,把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装饰风格定位与建筑的用途结合起来。
  由非常设计师网和每筑建文共同发起的“绿色人居 智慧生活”主题展在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拉开了帷幕。“绿色人居 智慧生活”展区汇集了房地产、绿色建筑、室内空间、工业产品等领域的优秀创新设计项目,将可持续发展、绿色节能、科技创新、健康生活作为展示亮点,突出“设计为民生”贴近真实生活,为中国老百姓提供买得起、用得起的宜居生活解决方案。在本次主题展中,宝贵石艺将混凝土墙“搬”进了中华世纪坛。
  世间本无废物,废与不废,不在物,在于人……历经近三十年磨砺的张宝贵将“艺术与技术”、“ 艺术与实业”、“艺术与人生”几个方面的探索与理念思考,把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装饰风格定位与建筑的用途结合起来。
  用混凝土做雕塑,做墙板,利用废石渣表现石材质感,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兴奋起来。傅说(fu yue)是瓦匠始祖, “人之初住石屋”,最初是被动的“穴居”,西北人在黄土坡上挖窑洞,成为主动的“穴居”。以后又出现了茅草棚,只是茅草棚不太遮风挡雨,又不能抵御野兽袭击。四千年前,山西平陆的傅说发明了干打垒,是“板筑”的始祖,还有土坯墙,后来又延展到烧砖垒筑。可再利用的材料加上新的工艺也能做出夯土墙,这样对于傅说的发明是一种尊重,对于后人是一种启发,这是一种积极的传承。
 
  “厚土”还是“后土”?后土是我们对已经过去了的事情的一种寻找,如果这种寻找使我们可以暂时离开现实,在虚拟世界中游荡,那一会儿我们是没有约束的。“本土”还是“土本”?“土本”是一种思考的位置,进入源头的思考。用黄色石粉作为骨料,水泥作为胶,混凝土产生了天然石材的质感。
  面对快速发展的建设,可以看见的是环境,看不见的是习惯,改变习惯比改变城市面貌更加困难更加重要。建筑的视角是多向的,可以从可再利用材料的研发与推广开始吗?

  展览主题:绿色人居智慧生活

  展览时间:9.25-10.7

  展览地点:中华世纪坛一层南侧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 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本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@qq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